韩国疫情发酵!三星再曝中招关厂,国内芯片存储行业迎来机遇?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0-03-12

《科创板日报》(深圳,记者莫磬箻)讯,“××,三星、SK海力士为贵司主要客户,韩国疫情对公司DRAM(内存)存储芯片业务有无影响?有何应对措施?

“××,当下韩国疫情越发严重,来自三星、SK海力士的存储芯片产销或将不足。请问公司的NAND FLASH(闪存)产品是否可替代?订单有无增多?”

“××,韩国疫情对公司有没影响?公司SSD(固态硬盘)产品是否随之提价?”

随着韩国新冠疫情爆发,诸如此类提问刷爆了国内A股互动平台,存储芯片板块大小18只个股股价随之上下跳动。

日前,三星再曝员工确诊并再次停工,在A股又引发了一波讨论热潮,问题直指若三星、SK海力士等存储芯片巨头产销不足,对国内市场有无溢出效应。

对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展开调查,从芯片存储产业链公司、存储芯片专家、芯片行业观察和分析人士、芯片产投人士等多个视角,试图还原当下行业真相。我们发现,这远远不是一道非A即B/C/D的选择题。

“大象效应”

韩国SK海力士昨日表示,目前公司相关工厂运营未受疫情影响,同时无论当前还是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对于DRAM(内存)和NAND(闪存),均没有下调产能的计划。

在芯片行业,韩系SK海力士和三星的地位举足轻重。据TrendForce数据,2019年第四季度,三星、SK海力士在DRAM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3.5%、29.2%,分列全球前两位,在NAND FLASH市场份额分别为35.5%、9.6%,分列全球第1、第6名。

大象效应的威力在股市体现的淋漓尽致。2月22日三星曝出员工确诊新冠肺炎并关停手机工厂后,24日开盘交易后三星电子股价一路走低,截至收盘大跌4.05%。当日韩国KOSPI指数收跌3.87%,跌回12月初低点;美股走势也被拖累,半导体板块全线走低,其中英伟达、美光、AMD盘前大跌7%。

迄今为止实体产业动静几何?

国际芯片巨头研发负责人张华(化名)告诉记者,“对产业链供给的影响是有的,但产能、订单方面的大动静我还真没听说。关键还是视乎看韩国疫情的进展,至少目前影响偏于预期的成分更大。事实上三星相关工厂并不涉及存储晶圆代工产线,也没有消息表明行业已经遭受到较大的实际影响。”

《科创板日报》记者与多名产业研究人士交流发现,资本市场的预期普遍来自于这一逻辑:三星、SK海力士主导了全球芯片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如韩国疫情继续恶化,中国作为全球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重要采购国将受到直接影响,产业链相关企业将面临生产成本增加、产期拉长、交付延迟,消费电子、汽车等下游行业也将受到间接影响,如此一系列连锁反应。

存储芯片涨价随之纷至沓来。据2月27日报道,Flash巨头旺宏计划二季度调涨NOR FLASH和SLC NAND FLASH报价,涨幅超过一成,引发了业界关注。

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明玉(化名)指出,当下存储芯片涨价并非全然由国内外疫情导致,核心还是在于供求。“当前存储芯片涨价是事实,但芯片价格决定因素向来复杂。疫情叠加确实致使产能受阻推升价格,但本质还是由供需决定的。比如旺宏涨价核心还是受惠于TWS、OLED面板大局导入和5G基站加速布建,华为一单未减持续堆高芯片库存水平也是看中5G需求趋势。可以这样去理解,存储价格原本处于涨势,疫情影响下或将加剧供给端的紧张,从而进一步推动涨价。”

去年四季度存储行业已经渐趋于供需平衡,市场库存去化加速。目前随着下游组装厂陆续复工开始补库存,供给吃紧状态可望延续至今年二季度,现货价及合约价双双看涨。

据华西证券预计,DRAM单价2020年第一季环比增长5%,二季度将全面反转。TrendForce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底时NAND Flash价格已上涨逾10%,预期今年一季度环比涨幅10%以上。

产能替代?

有关芯片供应链端的另一个话题火的发烫:如果后续韩国疫情持续扩大,所造成的短期供应缺口能否外溢?涨价预期又是否会带来替代机会?

为还原事实真相,《科创板日报》记者从芯片存储产业链公司、存储芯片专家、芯片行业观察和分析人员、芯片产投人士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求证。

A股芯片存储相关上市公司普遍反馈,关注到了韩国疫情消息,但目前未有订单替代或者产品提价的信息可以公开。

澜起科技一名内部人士表示,“我们也关注到了韩国的疫情消息,目前对我们没有大的影响。也没有看到业内有订单转移的消息。”

针对业内SSD产品提价,朗科科技回应称,“公司会结合芯片供应价格、客户需求、市场等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李明玉犀利指出,最近存储芯片给A股点了一把火,但实际上是市场想当然将“供给缺口”等同于“产能可替代”了。“这个逻辑在存储芯片领域其实并不适用。首先,芯片生产是高度自动化集成化的,对人工的依赖相对没那么高,产能受影响有限。其次国内目前存储项目工艺技术水平包括产能和国际大厂还有很大差距,短期内疫情未必会给国内带来更大的机会。”

“关键是我们自己的厂还没什么产能,怎么替代? ”券商半导体分析师马龙(化名)反问,“打个比方,沃尔玛被停业了,是小卖店的机会吗?替代需求可能会有,但是当下还急不来。”

产业观察人士高小杰(化名)也认为,“对国内供应链可能产生冲击倒是真的,但带来产能转移恐怕没有。一个高世代芯片产线一万片投资超过10亿美金,这和口罩产线不一样,东城不行就放在西城,哪里做产能短期内都能翻番。目前国内存储芯片的产能和基础还不能够有效的填补市场。”

电子产业分析师王树一还指出,即使三星、海力士相关存储产品提价,替代产品“上位”的机会也很有限,因为其他厂商没有这么大的产能,也来不及建设。凡是用到内存和闪存的公司基本上都离不开三星、SK海力士,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手机厂商、大存储智能电视厂商、IT设备、监控设备企业,只有小设备用NOR闪存或EEPROM存储就行。

那么,在产能短期内难以被替代的前提下,若韩国疫情进一步升级,韩系芯片巨头们可能的出路有哪些?

对此存储芯片专家王广福(化名)认为,若疫情进一步扩散,三星等巨头也有可能向海外转移产能,即在未受感染的海外工厂加紧生产,抑或将业务外包到未受影响的区域——可能性最大是在中国台湾、美国和以色列,甚至也可能到目标地筹建工厂。

但他强调,即便如此海外布局产能的核心逻辑应是市场空间而非疫情。芯片属于巨额投资,回收期较长,大的决策不会受短期事件影响。

据报道,三星于3月初在越南河内投资2.2亿美元建设研发中心,预计将于2022年底完成,将雇佣2200到3000名员工。

国内崛起

在国内,三大存储芯片基地建设也在高歌猛进。

2017年,由紫光主导的长江存储投资240亿美元用于建设NAND FLASH生产基地。2019年,兆易创新投入72亿美元建设合肥长鑫基地,生产DDR4/LPDDR4产品;福建晋华投资370亿元建设DRAM存储芯片基地。

图〡国内存储芯片三大基地高歌猛进;来源:国信证券研报

“雨后春笋般”, 投资芯片多年的李明玉这样形容近年来国内存储芯片行业的快速发展。期间国产存储芯片格局已初步形成。

采访中,长江存储(紫光集团旗下)和合肥长鑫(兆易创新旗下)屡次被提及。以长存和长鑫为首,目前国内还涌现出来一批存储芯片新兴企业,包括:北京君正、紫光国微、朗科科技、澜起科技、深南电路、中芯国际等等。

资料显示,长江存储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3D NAND 闪存设计制造。2017年10月,长江存储通过“自研+国际合作”方式设计制造了中国首款 3D NAND 闪存,2017-2019年间陆续推出32层、64层3D NAND芯片正逐步推向市场,并迈向128层NAND研发生产。截至目前长江存储已在武汉、上海、北京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全球共有员工4000余人。

合肥长鑫同样开始于2016年,专业从事DRAM存储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建成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并投产。官网显示合肥长鑫已于2019年9月正式投产19nm工艺8GbDDR4,预计2021年完成17nm技术研发。

“DRAM看长鑫,3d-NAND看长存。这是目前国内跑出来的两个独苗,好坏关键看它俩。”李明玉(化名)如是表示,“长存目前产品还处于低阶,64层的3D-NAND小批量量产,高阶产品还在研发。合肥长鑫8G的DRAM产品刚面世,也还是小批量量产验证,这都需要时间,要耐心。”

王广福(化名)也指出,“长存、长鑫都花费巨资投入来研发存储芯片, 刚开始不久,生产制造对经验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