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家用电器组成的消费电子市场疲软是芯片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重要因素。但近年蓬勃发展的5G、自动驾驶、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也将形成未来半导体需求的强大力量。
对于在局促的市场环境中苦苦挣扎了近一年的全球芯片行业接下来的趋势,Utmel预计,2023年全球芯片行业营收将下滑约2.5%,而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则更为悲观,预计2023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将萎缩4.1%至5570亿美元。市场低迷势必映射到企业投资管理上,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预测,2023年全球芯片行业资本支出仅为1381亿美元,同比降幅高达26%。
芯片市场历来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每一轮产能的全面释放往往伴随着新一轮的过剩和衰退,从这一经验来看,2022年全球芯片市场进入调整期是有道理的。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应该归因于全球货币政策的大幅收敛。过去一年,美联储七次加息,欧洲央行等全球数十个国家货币监管机构纷纷效仿,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与此同时,高通胀也已居民消费能力减弱,全球股市利落,稀释了投资者可能分配的增量消费。
事实上,基于芯片持续两年的旺盛需求和芯片供应市场状况,芯片制造行业即使进入2022年之后仍在如火如荼地增加供应和扩大产能;需求端,基于“缺芯”的恐慌和压力,过去一年客户也不断重复下单和超单行为,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反馈到供给端,刺激厂商更多满足客户订单全面、积极开展补库存集体行动。但是,当需求出现拐点和收缩时,这种错判消费市场实际需求的供需错配后果就会立即显现,库存积压成为全行业的痛。
供需决定价格。囤积库存客观上会影响芯片价格,而为了清库存,芯片行业厂商被迫采取降价行动,但降价不仅造成行业恶性竞争和营收锐减,更重要的是,在需求端疲软未得到根本改善的前提下,即使降价也难以达到拉动消费和库存的效果,而普遍降价也无不强化下游和终端卖家按需拿货,采购备货量减少,相应提前下单,备货意愿明显减弱,终迫使上游供应商维持高库存水平。
必须承认,过去一年芯片行业的供应链稳定性确实遭受了天灾人祸的扭曲和破坏。一方面,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感染人数逐日激增,导致从生产到物流再到销售的劳动力供应短缺,打乱了产业正常运转的时间线;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率先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出口管制,欧盟、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也加入了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与此同时,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对在美投资的芯片企业给予高额税收优惠补贴,实现芯片产业链本地化。更重要的是,美国商务部出台《出口管制条例》,除了对中国启动芯片和芯片制造技术的出口限制外,还禁止美国人支持先进芯片在中国的研发或生产。这样一连串的恶行,直接对全球芯片供应链形成了撕裂,使得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进一步放大,市场供需扭曲受损。
当然,与上述所有因素相比,由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家电组成的消费电子市场疲软是芯片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重要因素。统计结果显示,消费电子目前占芯片需求市场的60%以上,但随着疫情期间特殊需求的消失,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家电出货量均出现下滑。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据IDC预测,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减少10%,个人电脑出货量将下降近20%,电视出货量下降近4%,创近十年出货量新低.
相对于2022年,2023年全球芯片行业面临的市场压力依然不易。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欧美等主要经济体衰退概率增强,企业和个人消费需求仍难以得到有效提振;另一方面,库存消化清仓需要时间,芯片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写;不仅如此,行业过剩产能松动时间更长,摩根士丹利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圆产能利用率将下降至70%-80%,到下半年则将回升到 90%。
不过,变化和活跃的市场也会带来一些希望。近年来,蓬勃发展的5G、自动驾驶、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将形成强大的未来半导体需求力量,以汽车场景为例,不仅自动驾驶系统的逐步应用将对先进的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和传感器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也将产生大量用于汽车其他功能管理的芯片,如智能座舱、安全气囊和电源管理等。同时,汽车智能化程度越高,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也越大,对芯片的需求也越大。
据 Utmel 称,到 2025 年,全球汽车存储芯片市场预计将以 14.94%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而 Utmel 指出,从 2022 年到 2025 年,每辆汽车中包含的半导体元件的价值将从 712 美元增加到 931 美元。回顾,Utmel认为,未来10年全球芯片市场总市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
编译自einnews